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公墓簡史

遠圓 2018/1/30
「日本公墓」原址位於林森北路的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所在,日據時代行政區名為三橋町,也就是三板橋;據說三板橋的名源自大圳溝(現新生北路的排水溝),上安置三塊木板做為居民通行的便橋而來。

三橋町在日據時代就規劃為十四、十五號公園,沒建為公園前則用為公共墓場,所以才會有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之母及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墓園在此,也是前極樂殯儀所在,極樂殯儀舘於民國五十四年結束。
在地緣上,林森北路原名為九台街,由現市民大道到南京東路止,民國五十七年(1968)打通至民族東路,改名為林森北路,

民國三十七年,國民政府開始撤退台灣,一部份除役的軍人被默許在此地落腳,由於當時物資缺乏,所以取墓碑疊建為房屋基座,上牆多為泥草夯成的土牆,這樣的墓碑屋大概只有這才有吧?
後來有很多中南部上來討生活的本省人也在此定居,所以這是一個混居的地方,最後本省人的人數反多過外省籍,不知為何一直被誤認為外省眷村;居民組成不是赤手空拳的軍人,就是身無分文的赤貧中南部本省人,多是一二級貧戶,所以輕而易舉的贏得全國最貧窮的地區。

在此確實有省籍之分,但在當時大家多為生活奔波,本省外省都是鄰居,也沒太大的衝突,反到是這些除役軍人很多都娶了本省姑娘,順化了台灣生活,戰後二代也陸續在此誕生,很多都是芋頭蕃藷。
公墓這兩塊地市政府曾多次協商拆除改建,但與當地住戶協商不成,一直延宕下來,確實在當時是台北市容上的一大醜陋面,但市府始終不願面對安置的問題,到陳水扁任市長時,民國八十六年(1997)三月四日用幾近暴力的方式拆除,結束了近五十年的「日本公墓」歷史。
日本公墓的功過留給歷史去定位,或許歷史根本不會記這一不起眼的事,但我們生於斯長於斯,我記!


以上內容我臨時編撰,內容有自己的經驗,學術、網路記錄,或有誤謬之處,公墓的舊識一定要指出,以免傳遞錯誤的訊息。謝謝!

3 則留言:

  1. 熟悉的環境又一一的浮出腦海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們現在除了回憶,也只能留點資料給下一代,也謹表不忘先人的辛勞,"不忘本"是我們該做的。

      刪除
  2. 針對這點算是阿扁的功績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