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山東爺娘們第一次餐會記錄

時 間:民國10716
地 點:台錦華大飯店北市中新生北路二段28號二樓
發起人:王仁鈞、郭寶財
出席人:崔麟祥、安慧莉、趙蘭玉、趙蘭芳、趙烈儉、趙烈誠、于富美、趙素美、王仁民、郭寶玉、郭寶華、郭寶財、郭建國、吳中光

摘要:
這次的聚會起緣不得不提106311日在小祥家的那次聚會(見群組中的相簿),我們就稱為第0次聚會好了,那次聚會的的前幾天,34日正是日本公墓拆除二十週年,也是在那一次大家聊起是要尋找過往的鄰居與回憶,這次則由維維與寶財的提議促成,當然還有大家熱烈的回應,才得如此圓滿,我感覺算十分成功,代大家謝過寶財,辛苦你了!
這次聚會開始有點像認親會,好久好久不見的老鄰居,有幾位我們還得自我介紹才能想起,失散了太久了,大家老了,臉也皺了、記憶也退化了,所以在會中才一再提到見一次少一次,還是是賺一次的問題。
會中最慶幸的是多虧寶玉主動接起主持人的棒子,引導大家逐一介紹自己的近況與感想,才不致變成一次吃飯喝酒的打屁會,也訂了下次的約定,但主持人美中不足的地方,每家都出來發言介紹了自家,獨獨郭家沒人代表發言(主持人不算),記得下次補上。
這次聚會雖然沒有正式的議題,但有大家參與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人親土親,喝水都甜,但這樣的聚合是維持不長久的,所以我精簡的整理會中談到的重點,讓大家討論看看;第一由麟祥提出的「懷舊養老」,我們有共同的成長背景,年齡也相近(年輕的人不用對號入座),很適合共同老去;第二是小便姐提到的「善終」,這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議題,這兩個題目正好契合了寶玉所說的相互扶持至終老;要做到不太可能,因為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環境與牽掛,日本公墓也不可能重建,但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做起,例如這樣的聚會持續下去,分享失散這些年的生活點滴,與過往的回憶,有這樣的共同話題後我們再來想想我們還能做什麼?
會中還有個題目未決,就是多久聚會一次,三個月?半年?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考量,不太好定的太硬,我的建議是兩次正式的,大家儘量參加,兩次隨意參加,正式的定元宵前後一次,另一次端午節前後,不定在節日當天,以免影響家庭聚會。主辦人訂日期,原則上休假日,方便大家參與,並在一個月前公告;大家想想,有想法提出來討論。
另一個議題是我自己想的,大家也想想,我們這一區(原富強里)山東人是很多,但也夾雜不少其他省籍的人,也有很多媽媽是本省的,是不是能另想一個更適合的名稱?讓有心參與的人不會誤解,提高參與意願。
最後我被指定為下次聚會的發起人,說實在我有聯絡的人不多,請大家幫忙聯絡,再來下次聚會算是正式的聚會大家儘量參與,暫定日期34日(星期日),這天正好是拆移日,地點再通知。
下次聚會給大家一個題目,請大家發表「記憶中的日本公墓」,可以是一個事件、一個家或人,最好是只有我們那才有的事,這樣更能勾起我們共同的回憶,像慧莉姐的「操內娘」的故事就很經典,大家都能會心的大笑,期待下次有很多我們的故事。
整理人:吳中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