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14 15公園反拆遷記事(20161224維基百科)

臺北市14號公園為現今之林森公園、15號公園為現今之康樂公園,該地區原為台灣日治時代三橋町的三板橋日人公墓,並有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墳墓。國民政府遷台後,有許多隨著遷台的舟山島、海南島居民在此建立違章建築(非列管眷村)。1956年,台北市政府進行第一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依日治後期都市計畫,將康樂里(原三板橋)之地列入公園預定地。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山東爺娘們"第二次聚會會程


地 點:錦華大飯店(台北市新生北路二段282樓)
時 間:2018/3/4(日)PM 5:00
召集人:吳中光(遠圓)
會 程:
PM 5:00 在錦華大飯店一樓集合,至公墓舊址緬懷家園,拍照留念(不要遲到,天黑了就拍不成了)。
PM 6:00 回錦華大飯店用餐。
PM 7:00 議題討論:
        一、聯誼會名稱票選,一人一票,多數決;目前有下列四組提名:
            1.日本公墓的兒時玩伴
            2.消失的日本公墓(富強里)子民聯誼會
            3.共沐再春
            4.共睦的歲月
            (歡迎臨時提名)
        二、聯誼會宗旨與運作討論。
        三、聚會時間討論
            1. 三個月一次
            2. 半年一次
            3. 綜合,一年二次正式,二次隨興參加。
        四、選舉下次集會召集人。
PM 7:30 開始哀嚎,燃燒剛才吃太多的不道德熱量。
PM 9:00 還不回家!人家要打烊了。

※ 雖然聚會排的很正式,但大家隨興參與,盡興就好。
  請召喚你想邀請的老鄰居,或者點名貼在網站或Line上,請大家幫忙聯絡。
  別忘記到這裡填報名表

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炸年(上)

遠圓2017/2/5

「過年」在公墓(註一)裏除了是歡樂的節慶外,更是這裏孩子成長中不能缺席的一堂課,現在這堂課已不開了,而成了傳說中的故事,就讓我來重溫這一課的故事!

炸年(中)

【炸年】
出了門,先到阿英的雜貨鋪子買鞭炮「阿姨,恭禧發財!」順子有禮貎的先拜年,皓子也跟著「恭禧發財」鋪子早已擠滿了人。
阿英忙的沒法招呼,應付著說「恭禧發財!」
阿英經營的雜貨鋪,平日賣些日常用品,到了過年就賣鞭炮玩具,這幾天可是最賺錢的時候,小孩的紅包大多進了她的鋪子,牆上掛著一袋袋的玩具刀、槍,洋娃娃等平日看不到的高檔貨,枱面上則疊著一盒盒的水鴛鴦、大龍炮、沖天炮、大花筒、蝴蝶炮等各式各樣鞭炮,嚴然是座軍火庫;在這紹介幾種鞭炮:

炸年(下)

不需組織,不需協商,也不用理由,「開戰了!」就是一個宣言,一瞬間數十支沖天炮、水鴛鴦、大龍炮,能飛的、能炸的、能響的齊飛過街,一波又猛又急的攻勢,炸得對街一陣亂竄;但菜市場的那幫傢伙也不是軟腳蝦,穩住了陣式開始回擊,不但反擊,還重點的集中火力直攻,這邊重火區,這邊孩子早也料到,各尋掩避;也許要問這群孩子是不是受過軍事訓練?那倒沒有,只是這場戰役早已進行了多年,每逢年初一總有人故意擦槍走火,初六彈盡援絶自動停火,所以不須組織,每個人都知道該作什麼,也期待這場戰役的開啟,戰端一開,立刻漫延開來,街的兩邊短短的百公尺,形成三四處的戰區,每區自動跟對街捉對廝殺,此時戰火燃燒了每一顆稚幼的童心,自動的結成一氣,分工攻擊、運補,就像早就擬訂作戰計劃一樣。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公墓簡史

遠圓 2018/1/30
「日本公墓」原址位於林森北路的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所在,日據時代行政區名為三橋町,也就是三板橋;據說三板橋的名源自大圳溝(現新生北路的排水溝),上安置三塊木板做為居民通行的便橋而來。

三橋町在日據時代就規劃為十四、十五號公園,沒建為公園前則用為公共墓場,所以才會有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之母及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墓園在此,也是前極樂殯儀所在,極樂殯儀舘於民國五十四年結束。
在地緣上,林森北路原名為九台街,由現市民大道到南京東路止,民國五十七年(1968)打通至民族東路,改名為林森北路,

民國三十七年,國民政府開始撤退台灣,一部份除役的軍人被默許在此地落腳,由於當時物資缺乏,所以取墓碑疊建為房屋基座,上牆多為泥草夯成的土牆,這樣的墓碑屋大概只有這才有吧?
後來有很多中南部上來討生活的本省人也在此定居,所以這是一個混居的地方,最後本省人的人數反多過外省籍,不知為何一直被誤認為外省眷村;居民組成不是赤手空拳的軍人,就是身無分文的赤貧中南部本省人,多是一二級貧戶,所以輕而易舉的贏得全國最貧窮的地區。

在此確實有省籍之分,但在當時大家多為生活奔波,本省外省都是鄰居,也沒太大的衝突,反到是這些除役軍人很多都娶了本省姑娘,順化了台灣生活,戰後二代也陸續在此誕生,很多都是芋頭蕃藷。
公墓這兩塊地市政府曾多次協商拆除改建,但與當地住戶協商不成,一直延宕下來,確實在當時是台北市容上的一大醜陋面,但市府始終不願面對安置的問題,到陳水扁任市長時,民國八十六年(1997)三月四日用幾近暴力的方式拆除,結束了近五十年的「日本公墓」歷史。
日本公墓的功過留給歷史去定位,或許歷史根本不會記這一不起眼的事,但我們生於斯長於斯,我記!


以上內容我臨時編撰,內容有自己的經驗,學術、網路記錄,或有誤謬之處,公墓的舊識一定要指出,以免傳遞錯誤的訊息。謝謝!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山東爺娘們」成立宗旨

由於我們還沒確定名稱,所以暫時還是用「山東爺娘們」這名字。
如果一定要訂一個「山東爺娘們」成立的目地,我想大家不外乎想見見老朋友、老鄰居,回憶青春與童年,如果硬要加個偉大的遠景抱負,例如「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之類的宗旨,我看大家看了就頭大,大概也不會想來參與吧!
所以就以「吃吃喝喝、打屁瞎扯,提一提當年勇」為本會宗旨吧!吃飽撐著就依老賣老的供獻點人生經驗,並收拾一些快從腦袋遺失的回憶,留給後人(可能人家還不要),就當除了吃吃喝喝外,還有其他功能的聚會。
以上是我瞎扯的宗旨,不要當真,下次聚會發表一下你們旳看法。

我建這網站就當我們這群人的資源回收場、里民活動中心,大家不用太嚴肅看待,想到什麼就上來發表,如果大家都想不到可以聊的,那大概三個月就關站了。
網站其他功能與內容,我有空再慢慢加,大家他也多提供些素材與意見給我,才能有看頭,發揮應有的功能,不要只有我唱獨腳戲,謝謝!



                         遠圓2018/1/30

山東爺娘們第一次餐會記錄

時 間:民國10716
地 點:台錦華大飯店北市中新生北路二段28號二樓
發起人:王仁鈞、郭寶財
出席人:崔麟祥、安慧莉、趙蘭玉、趙蘭芳、趙烈儉、趙烈誠、于富美、趙素美、王仁民、郭寶玉、郭寶華、郭寶財、郭建國、吳中光

墓園中的老兵

一群離鄉背井的除役軍人被遺棄在這兒,當時這裏是日據時代的墓地,所以老兵們索性就管這兒叫「日本公墓」